News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2017年第4期内容简介

    ADMIN | 2017-09-01 10:50:11.0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2017年第4期已正式出版了!本期共发表文章6篇,包括1篇社论、2篇综述、1篇原创研究、1篇快报和1篇会议报道。具体介绍如下:

    1.  201681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青年生物信息PI研讨会,聚焦生物信息学在精准医学前沿研究中大数据整合和挖掘方面的应用。会后,GPB邀请研讨会报告专家将其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于1013日正式在线发表题为“Precision medicine: what challenges are we facing?”的观点评论文章,希望引导出更多的讨论来帮助有关方面策划新的计划和开展新的合作。1115日,文章第一作者收到了来自泰国皇家学会的论坛邀请,希望从文章作者中推荐一位特邀报告人参加2017年的学会论坛活动,经沟通,会议最终变成了“中泰双边精准医学会议”,于2017617-18日在泰国举办。本刊主编于军博士亲自带队参会,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政策指导下,同泰国初步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并将此次会议情况在本刊进行了专门报道。这充分体现了期刊所发挥的桥梁纽带左右,促进并扩大了国际学术交流。

    2.  肿瘤标志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微阵列和测序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发展也为“个性化生物标志物驱动的肿瘤治疗”铺平了道路。沙特阿拉伯Umm AL-Qura University大学的Hala Fawzy Mohamed Kamel博士等概述了肿瘤标志物及它在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列举常见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以及靶向治疗在具有这些标志物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反应,强调了基因组学对实施新潜在靶向疗法的影响,以及开发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来改善肿瘤治疗结果的重要意义。

    3.  饮食中摄入的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 PCs)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中具有突出作用,但鲜有研究证明其分子作用机理。西班牙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的Rosa Solà博士等对该领域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表明体外代谢组学方法相对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研究在PCs暴露下细胞中的分子变化,需要进行更多的代谢组学细胞研究来促进PCs的作用机制研究,并在这些细胞系统中测试PCs的生理共轭形式,为研究膳食中的PCs降低疾病风险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4.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家族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参与了广泛的正常生理过程和重要的病理学过程,目前在临床上约有40%的药物作用于GPCRs。复旦大学谷迅、苏志熙、邹央云博士等用进化学的方法研究了GPCRs中靶蛋白的旁系同源基因组合之间发生的功能分化情况,提示在药物设计中,当设计保守的氨基酸位点作为药物的靶点时,不妨可以考虑这些功能分化位点,也许能够对实现药物的选择特异性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信息。

    5.  胃癌预后差、异质性强、药物敏感性差,结合分子标志物的分型,有望使不同体质、不同生物学类型、不同预后的术后患者得到合理的化疗。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胡松年博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杨林博士等对纳入的样本(30例一线化疗胃癌患者和30例辅助化疗胃癌患者)采用S-1和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结合两种药物的代谢情况,对CYP2A6基因与该化疗方案疗效、安全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到了2个影响化疗腹泻程度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和1个与辅助化疗患者总生存期相关的关键分子标志物,为胃癌患者从化疗中获益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6.  2017317日,第一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李学军博士等报道了年会青年论坛7位讲者心得,内容涵盖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像组学、基因组学、流行病学、新型胶质瘤分子标记ATRX/DAXX、环状RNA研究,着眼于大数据获得、分析、多组学对接、临床实践等多个环节,代表了该领域目前较高的研究水平。提示多中心参与的、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分析的胶质瘤研究,是实现大数据到临床实践的最佳研究策略之一。